“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的简介
一、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赛史简介
(一)、作品赛事的由来
泛珠大学生赛事源于1991年广东省“高校杯”计算机作品赛,2004年扩大到粤、港、澳地区,成为了中国计算机教育界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2005年6月底,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组织的广东省高校计算机作品赛代表队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粤港澳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在回来的途中,广东省科协汤副主席提议能否把计算机作品赛的参赛地区扩大到泛珠三角地区,由于在此次交流中收益甚大,同行人纷纷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小小的一个提议就像一个一颗种子一样在往后十二年的光阴里生根发芽,逐渐发展壮大。
回来后,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秘书处便立即投入“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方案的设计与筹划。在得到赞助商安利公司的认可之后,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便起草了倡议书,发给泛珠三角(9+2)十一个省区的计算机学会得到热烈的响应。9月份,一股作气在广州召开了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筹备会。
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从2006年开始举办,每年举办一届,来到2022年已经是第17届。
2023年,“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正式更名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是一项发展成熟的大学生科技作品比赛,在业界及学界均具举足轻重地位,参赛学生来自广东、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海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黑龙江、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区,比赛有助促进国内大学生交流及提升其专业能力。该赛事由各省市区计算机学会联合组织参加总决赛选手,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每年均吸引各地上千所高校、数万名学生参与各区选拔赛,已经形成了一个计算机学科的品牌赛事,已经办成业界精英的群英会,也是同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发展的盛会。
作品赛是以“面向应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鼓励创新,提倡交流”为宗旨,从高校计算机专业作品设计中选拔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国内跨省区的大型计算机赛事;意在让全国大学计算机领域专业的学生通过作品赛的活动达到“展示交流,增进友谊,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宗旨。
(二)大学生作品赛事规模的壮大
2017年,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已华丽转身,蜕变成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赛区范围从珠江流域跨过长江,越过黄河,参赛选手大大增加,作品也层出不穷。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赛区由原来泛珠流域的四川、澳门、台湾、贵州、江西、香港、重庆、广西、福建、广东、海南、湖南、云南,增加到泛珠流域外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十八个计算机学会参与,共22个省份。每一个省赛区,比赛都精彩纷呈,竞争激烈。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参赛高效已多达2000余所,大赛启动以来,线上线下已吸引全国上百万名计算机专业学生组织团队参加。大学生锐意创新,奋发角逐,尽最大的努力交出自己满意的答卷。
2017年在香港举办赛事的具体规模详情,可见电子版附件2:“2017港澳台泛珠三角+IT院长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2017泛珠三角+“中星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纪念刊”
以下为2017年赛事部分图片:
(三)一套成熟的赛事机构及赛事规则
1. 省区选拨赛的组织机构
全国各省、市计算机学会作为各省区选拔赛的组织单位,他们有成熟的工作计划、方案及举办赛事的经验、各省内的高校及属下各会员单位的强大的人脉关系,还有一批热心的工作态度、优秀的专家团队。
2. 总决赛的组织机构
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组织委员会以及各省、市计算机学会作为联合主办单位,每年的筹备会议上无记名投票选举一个省作为下一届承办单位。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作为牵头单位(竞赛组委会的常设机构)负责赛事及IT院长论坛等事项的筹备,策划等组织管理工作。同时筹集赛事和论坛的活动经费,物色赞助商作为冠名或赞助商、组织开好每年一次在广州举办的赛事及论坛筹备会议。
3. 行之有效的竞赛制度
大学生赛事已经举办了十七届,因此,我们积累了公正、公平的一套成熟而行之有效的赛事制度:《大学生赛的比赛规程》、《比赛规程》细则条款,我们每年的筹备会议上都会拿出来讨论,针对当年比赛过程中不足的修改,不断完善。
4. 大学生赛事的比赛内容广泛、覆盖面广
赛事分为“本科组”、“高职高专组”进行。凡是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都可以报名参赛,尤其是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数据安全、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人工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工程及最近出现的AR、VR等先进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农业、IT产业、军队国际科研机构、各省市科技园、工业园持续关注与参与的热点。因此,上述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的各高校学生参赛的热情高涨,报名踊跃,掀起了一股席卷各高校赛事的浪潮,这也是十多年来赛事越办越好的原因。
此外,组委会还特制了获奖证书,凡是参加竞赛的省、市、地区的计算机学会的公章,全部盖在获奖证书上,以真实的面目体现出举办的规模(单位)来吸引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假以时日,随着参赛规模桌布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则成为了覆盖全国的大赛,这样的赛事和论坛规模比目前任何一个国务院部门举办的规模都大。因为在此活动中,台湾、香港、澳门都参与了,而国务院各部门所举办的全国赛事,台湾目前仍参加不进来。因此我们把获奖证书供给大家欣赏,如下图:
通过参加比赛,与各省高校进行交流,提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能力,激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大赛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产、学、研的校企合作桥梁,作品赛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程,每年都有企业主动要求合作,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现科技项目,培育与孵化科技项目的良循环。
三、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符合国家政策
创新作品赛的教育理念代表了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流,倡导计算机教育“面向应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其与“面向书本,面向考试,面向文凭”的倾向形成鲜明对照,为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
大赛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国内计算机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预缴滞后应用的问题,倡导“三个面向”的呼吁,鼓励大学生创新,促进计算机同行的合作与交流,2004年安利公司根据“热心公益,回报教育”的宗旨,首次冠名赞助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竞赛获得圆满成功,赞助商安利公司也通过此次赛事提高了知名度。
2016年,国家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源头是教育,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作品赛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程,每年都有企业主动要求合作,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现项目,培育与孵化项目。
十七年的比赛下来有不少得奖者,这些得奖者有些在赛事结束后急需投身科研工作,也有一些从学校走入社会,甚至开设了科技公司,成为了科技事业上的佼佼者。可见这个平台不仅仅培育了这些优秀的科技人才,也促进了各个参赛省份和地区如香港和其他泛珠三角区域,甚至是现在的打完去的科技产业发展。多年来,每年各个参赛区域提交的作品都在科研方向和精细程度上有所进步,展示了中国整体科研行业的发展愈趋全球化,推动中国科研行业发展。